史海鉤沉,滄桑幾何?
在蒼茫的大地上尋根問祖,在歷史長河中溯源攬勝。??
樟樹,從遠古走來,沐風櫛雨,氣象萬千。??
樟樹,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說它古老,是由于早在近5000年前,樟樹的先民就在閣山贛水之間耕耘勞作,拉開了古代文明史的帷幕。??
說它年輕,是因為自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撤清江縣設樟樹市至今,不過短短24年。?
樟樹,一片富饒而又神奇的土地。??
這里是國藥之都,藥業歷史源遠流長,始于西漢,吳稱“藥攤”,唐謂“藥墟”,宋號“藥市”,明為“藥碼頭”,清曰“南北川廣藥材總匯”,久享“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盛譽,是名播遐邇的中國藥都。??
這里也是名酒之鄉,早在新石器時代釀酒業就已萌芽,此后商代有佳釀,宋代出名酒,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川任職時著有《劍南詩稿》,在其中的“對酒”詩中寫道:“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古老的釀酒技藝代代傳承,發揚光大,自民國初年得名的“四特酒”更是歷久彌香,聞名海內外。深厚的歷史積淀使得樟樹成為了中華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法白酒的原生地。??
(一)??
眾所周知,釀酒業的產生必須要有穩定的社會形態,并以一定的農業生產、糧食種植為基礎。?
1947年,江西省文物考古調查先驅饒惠元先生,在贛江東岸的丘陵山地采集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殘片,并隨之發現了筑衛城遺址、營盤里遺址等30多處古文化遺址。樟樹作為江西省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最早的一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揭開。??
1956至197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江西省、樟樹市文博工作者對營盤里遺址、筑衛城遺址進行了二次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距今約4500年的石制生產工具,如砍伐器、掘土器、刮削器、網墜、石鏃等,標志著當時已處于“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同時,這些地方出土了一批通過手制、輪制、泥條盤筑等工藝制作的陶制生活用具,如炊具、盛食器、陶紡輪等,特別是在筑衛城遺址還發現了碳化秈稻、陶杯、陶鬶、陶碗等酒器。這些都說明,樟樹市境內4500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原始城市,先民們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定居生活,并有了制陶、紡織等手工業,谷物生產和釀酒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發展。??
“殷墟過長江,贛水第一春”。這片曾經被志書稱為“古荒服地也”的土地埋藏著更加令人驚嘆的古文化的奧秘。1973年秋,清江縣(現樟樹市)在山前鄉(現吳城鄉)吳城村附近興修水庫,一位民工不經意間一鍬鏟出了一個陶罐,隨后周圍也接連發現了不少石刀、陶網墜……很快,這片區域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鑒定為商代遺址。吳城遺址的發現,證明樟樹地區的先民和中原地區的一樣,歷經原始社會的解體而進入奴隸社會,而且它是長江以南首次發現的大規模商代人類居住遺址,也是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遺址,從而打破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歷史定論,導致殷商時代的江南歷史由此改寫。??
在此后的近30年時間里,大批文博工作者先后在吳城遺址進行了十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6千余平方米,清理了房基、道路、陶窯、水井、墓葬、灰坑、祭祀廣場、鑄銅等重要遺跡,出土了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玉器等遺物5千余件。尤其是出土陶文中,有一組為“入土材田”四個字,據趙峰先生《清江陶文及反映的殷代農業和祭祀》一文考釋:“土”即社,社在古代傳說中是主管田地的神,“材田”即犁翻地里的雜草,以便播種。這組陶文的意思是:“祭祀田神,犁耕田地”,說明吳城先民的農業生產已進入“犁耕農業”階段,比“刀耕火種”跨進了一大步,社會經濟相對更為發達。吳城遺址出土的斧、錛、刀、鐮、鏟、鏃等石制生產工具,“商墓”出土的犁、耒、耜、鏟、斧、錛、鐮等共11種青銅生產工具,證明當時農業技術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釀酒業的發展有了更為豐富的原料。??
“商人重酒”,吳城遺址出土的酒器有青銅斝、青銅樽、青銅爵、陶杯、陶壺等,還有大量鑄造酒器的石范,充分說明這里的釀酒業已相當發達。這些珍貴的文物,真實地見證了3500多年前樟樹大地谷物青青、瓊漿飄香,盛滿了觥籌交錯的豪邁與歌舞升平的祥和。“泰伯奔吳”的古老傳說就蕩漾在這醇美的酒香里。??
(二)??
“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莫追”,這是古人對樟樹山川形勝的絕好描繪。著名的閣皂山被唐高宗御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贛江中上游的優質水源則孕育了以“稻文化”為核心的神秘的贛鄱文明。??
這一方水土不僅養育一代代樟樹人,也成就了樟樹熠熠生輝的歷史名片。自秦朝立郡縣制到南唐昇元二年(公元938年)的1158年間,樟樹雖“有其地無其名”,但先后有三個縣(即新淦、吳平、始平)在此建立縣城,成為三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到了南唐昇元二年八月,唐王李升準鎮巡使吳鸞所奏,在蕭灘鎮(后改稱臨江鎮)建清江縣。此后,蕭灘鎮又先后成為宋、元、明、清時的臨江軍、路、府郡城達920余年,轄清江、新淦、新喻、峽江四縣,是當時贛中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與臨江鎮僅一江之隔的清江鎮(后改稱樟樹鎮)也是當年的軍事要沖、工商雄鎮。《清江縣志》記載,樟樹鎮在明代初、中期已是“寰閭千家,舟車輻輳”的商埠,“若杉材、藥材、被服、器械諸為民用者,百里環至,肩摩于途;皂礬赤朱、綦巾大布,走東南諸郡”,其經濟之發達,人口之集聚可見一斑。據明《宣宗實錄》卷十五記載,在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所公布的全國33個主要課稅城鎮名單中,江西有南昌、吉安、臨江、清江(即樟樹鎮)四處列入,其中臨江、清江皆在現樟樹市境內,與當時的京城順天、應天府以及蘇州等名城同樣繁華富庶。??
經濟的繁榮推動了樟樹地區釀酒業的蓬勃發展。最初的酒以醪醴或黃酒為主,它們以谷物為原料,用麥粬或小粬做糖化發酵劑而成,度數一般在15度以下。自唐宋以來,以樟樹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地區,酒的釀造一直延用古法,即將大米或糯米蒸熟,加粬發酵而成。所不同的是,隨著釀酒技藝的提升,出現了蒸餾法釀酒。蒸餾法釀酒采用加熱冷凝的辦法,能夠提煉出純度更高,香味更濃的酒,人們把它叫做“土燒”,也就是現在樟樹農民家里常喝的自釀白酒,其原理和部分操作方法一直延用至今。明代杰出科學家宋應星任袁州府分宜縣教諭時,對以樟樹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比較通用的古法白酒釀造工藝進行實地考察,并載入其著作《天工開物》中,使這種工藝得到迅速傳播,對中國白酒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濃甜的醪醴,到漸漸老熟的黃酒,再到陽剛勁烈的土燒,樟樹的白酒釀造工藝逐步走向成熟,最終孕育出中國白酒中的一朵瑰麗奇葩——四特酒。民國初年,樟樹鎮“婁源隆”酒店融合北方汾酒(以高粱為原料,大粬發酵)和當地土酒(以稻谷為原料、小粬、藥粬發酵)的兩種釀造工藝,并巧為勾兌,生產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兼具南北風味的特型白酒。為區別當時市場上的其它白酒,1930年,“婁源隆”酒店的分號?“天成”酒店別出心裁地在酒壇上貼上兩個“特”字,即所謂“雙特”,以示他的質優,抗戰前夕,又用大鵬商標標出四個“特”字,以示更優。人們漸漸地記住了這個獨有的標志,四特酒因此得名。??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召回私營企業的釀酒師傅,在原“婁源隆”酒店的基礎上,于1952年成立了國營樟樹釀酒廠(現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著手對傳統四特酒生產工藝進行挖掘和研究。他們既秉承傳統工藝,堅持原生地制粬、原生地釀造、原生地貯藏、原生地灌裝,又融入現代科學技術,使四特酒始終保持著獨特風味和優異的品質。周恩來稱贊它是“清香醇純,回味無窮”;鄧小平嘉許它為“酒中佳品,味道獨特”;中國白酒界泰斗周恒剛則總結其特點為“整粒大米為原料,大粬麥麩加酒糟,紅赭條石壘酒窖,三香俱備猶不靠”。幾番與偉人、名人結緣,令四特酒叫響九州、名揚海外。??
如今,幾經變革和創新,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已從全國200多家酒類企業中脫穎而出。2011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1.2億元,上繳稅收?5.59億元,獲評?2011年度“中國酒類十大最具競爭力品牌”和“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品牌”,品牌價值達?55.91億元,一舉躋身全國白酒品牌價值20強。??
(三)??
一縷酒香自遠古飄來,穿越時空,融入俚俗,暈染人文,滲進了樟樹人的血脈里。??
在樟樹市博物館里,館藏有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的各類陶制酒器、青銅制酒器、銅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金銀制酒器、錫制酒器等,如漢代的綠釉羽觴、綠釉陶壺、陶羽觴、陶壺、青瓷羽觴,南朝的青瓷盅、青瓷杯、青瓷雞首壺,隋代的青瓷盅、青瓷壺,宋代的銅爵、青白釉刻花蓮紋杯、兔毫盞、鳳首瓷壺,元代的黑釉穿帶龜形壺,明代的青花菊花紋酒盅,清代的白瓷羽觴、斗彩福祿壽三星盅、青花小酒盅、猴形酒壺、雞猴壺、公道杯等。件件藏品從歷史深處走來,透露著歲月的痕跡,其品種之多,器形之美,足見當地酒文化的興盛與繁榮。??
酒,是有個性的水。樟樹的酒在古樸的硯臺里發酵,在詩人行云流水般的揮灑中,化成或婉約或豪放的文字,香飄萬里,意味悠長。翻閱《清江縣志》,細細品讀其中所載的“竹徑旁通沽酒市,桃花亂點釣魚船”,“落日照江浦,輕帆過酒家”,“何時不負登臨興,把酒經過閣皂山”,“酒量吞春海,詩肩夜聳山”等歷代文人佳句,我們仿佛可以看見林立的酒肆、飄揚的酒旗,仿佛可以聽見喧鬧的酒令、酣暢的笑語,仿佛可以聞到那醉人的酒香、濃烈的氣息……一幅幅久遠的歷史畫卷也頓時活色生香起來。??
自由激發靈感,靈感催生藝術,藝術產生情趣。自古文人愛酒,因為酒能讓人解脫束縛,進入創作的自由狀態。樟樹,自古文風鼎盛,人文薈萃。自南唐至清末,這里先后出了293名進士,463名舉人,北宋史學家劉敞、劉攽,南宋史學家徐夢莘、理學家張洽、著名畫家楊無咎,元代著名文學家范梈、杜本,明吏部左待郎熊化、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廷麟、著名醫學家聶尚恒等等,他們猶如燦爛的星辰,點亮了歷史的天空。對于這些生長在酒鄉的文人墨客,陣陣酒香又豈只是沁入心脾,他們在皴染涂抹時,在吟詠唱和間,無不流露著濃濃的鄉情。北宋史學家劉敞,與其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常與梅堯臣、歐陽修等交往,卻在所作《踏莎行》中感嘆“利名不肯放人閑,忙中偷取工夫醉”,故鄉的酒成為了他覓求心靈慰藉的寄托。??
時至今日,樟樹人尚酒之風尤盛,春飲水酒,夏釀醪醴,秋制土燒,冬藏封缸。不論鄉下城里,幾乎家家有酒,戶戶飄香。每逢傳統節日,鄉間的大小村落都會在祠堂擺上桌椅,置好酒肉,各家的當家人聚集在一起共飲社酒。一邊是爆竹聲聲,一邊是舉杯暢飲,村事家事擺上桌面,親情鄉情摻在酒里,于是來年大事在推杯換盞間敲定,鄰里齟齬在酒酣耳熱時化解,直喝到老老少少盡興之時,家家扶得醉人歸。??
而平日里,不管是鄉村人家,還是城鎮居民,或于廂房,或在陽臺,總會辟出一塊地方來,排上一溜壇壇罐罐,各式各樣的酒依次排開。只等客人上門,主人便會樂顛顛地拿上長柄竹吊勺,搬開封壓壇口的重物,舀上一壺,就著幾個小菜邊喝邊聊。至于喝哪種酒,那看主人與客人的默契,濃的、淡的、甜的、辣的……喝的就是交情,為的只是心情。此外,各家各戶娶親嫁女的婚慶酒,孩子出生后的慶生酒、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升學喝的升學酒,做壽喝的長壽酒,建房喝的上梁酒,搬家喝的喬遷酒,店鋪開張喝的開張酒……真可謂無事不酒,無酒不宴。酒,愉悅著人們的生活,燃燒著人們的激情。??
名酒來清江。樟樹人,賦予了酒豐富多彩的生命力,給予了酒意味深長的內涵,而酒回饋給人們的,是載入歷史的榮耀,是來自八方的贊譽,是幽幽酒香里描不盡的詩情畫意,道不盡的酣暢淋漓。??
地址: 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 聯系電話: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23 贛ICP備050039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