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樟樹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了投資15億元的四特科技工業城一期工程投產儀式。一向將“四特”引以為豪的我,參加了這個儀式,心里充滿激動和興奮。每次看央視新聞聯播,我都是提前“介入”,其目的就是不想錯過鑲嵌在新聞聯播前幾秒黃金時段展示的完美“四特”形象;每次聽到四特與中國紅歌會合作而滾動播放的“釀就東方神韻,世界因我不同”的磁性聲音,內心都會升騰起一種驕傲。
早在來樟樹工作前,就對樟樹的酒有著一種崇敬,一種發自內心的神往。樟樹的酒與眾不同,讓人鐘愛,又道不盡其中奧妙。為了更多地了解“四特”,剝開它神秘的面紗,帶著好奇,我們利用休息時間走訪了樟樹的酒類專家和考古學家。
“四特”之特一:樟樹四特,中國最早的一杯酒
據樟樹市文博人員考證,樟樹市內的“筑衛城遺址”和“樊城堆遺址”可能就是距今5000年前的中華三祖之一的蚩尤部落被炎帝和黃帝聯盟打敗后逃到樟樹“造城以守君,筑城以衛民”筑建的土城遺跡。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史上也稱其為吳人。從筑衛城和樊城堆中出土的陶器來看,當時的鼎、罐、豆、碗、盤、壺、杯、缸、簋、鬶等已經十分普遍,其中尤其是筑衛城出土的“鬶”顯得非常特別,?因為這就是吳人早期的酒具,而在全國來說,也是最早的酒器之一。鬹代表了樟樹酒文化的最早歷史。正是由鬹開始,樟樹的先民吳人開創了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酒文化歷史。說明早在5000年前,樟樹就有釀酒的事實。當時生活在樊城堆和筑衛城中的部落人在稻熟收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釀酒。這就是“四特”的前身。
“四特”之特二:吳城儀狄,中國第一個造酒人
許多人都說,中國第一造酒人是杜康,其實,是另有其人,而且是一個女人,是生活在樟樹筑衛城中的儀狄,后來,被人稱之為酒母。專家告訴我們,蚩尤部落傳人敗落到樟樹造起筑衛城后,與黃帝直至此后的堯、舜、禹對抗并沒有完結,蚩尤后人為報仇雪恨,在實力無法抗衡于禹的現實情況下,想采取智取的方式滅禹以復仇,于是,派出筑衛城里身懷釀酒技藝的美女儀狄前往禹州,進了宮廷,企圖通過獻上美酒讓禹天天昏醉,不理朝政,通過酒色兼施,從而趁機滅禹。哪知禹圣明之至,第一次醉倒沉睡了三天三夜后,禹就深知酒將誤事乃至誤國,于是,冷落了美女而且對自己下了禁酒令,從此不再喝酒。《戰國策·魏策二》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雖然以酒滅禹計謀失敗了,但儀狄造出來的酒及其對酒的傳播,卻是對后人一大貢獻。
由于大禹的孫子太康當時也偷喝了一小口酒,之后,便永遠忘不了酒的美妙。但是大禹的禁酒令卻一直讓太康“有好酒之心,無喝酒之膽”,直到太康稱帝之后,太康才取消禁酒令端起了酒杯,下旨造酒,于是才有了杜康的出現。所以史料在記載造酒歷史時,寫下了:“一曰儀狄,一曰杜康”。也就是說“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儀狄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造酒第一人,是樟樹四特酒的鼻祖,也是中國白酒的鼻祖,即“酒母”。
這酒也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為白酒的酒。而對白酒,樟樹人歷來稱之為“燒酒”,燒即為加熱的意思,而謂釀造白酒稱之為“蒸燒酒”,一個燒字和一個蒸字,道盡了使用加熱蒸餾的釀酒奧秘。
隨著時光的流逝,朝代的更替,古法釀造的樟樹“燒酒”,漸漸向外幅射擴散,為更多的人享用。此時的“燒酒”已不僅僅是吳城或樟樹的燒酒,而被外人統稱為“樟樹燒酒”,相應地,樟樹也被冠以“酒都”之名而口口相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樟樹先后歸屬越國、吳國、楚國,而“樟樹燒酒”也隨著所屬分封國的不同而越傳越廣,隨吳時傳入江浙,隨越時傳入閩粵,隨楚時傳入兩湖。正乃是國家不幸酒家幸。春秋戰國的諸侯分封,給樟樹的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四特”之特三:詩人“飄然”見南山
祖籍宜豐,“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大隱士、詩圣陶淵明,歸隱時就隱居在距樟樹百里之外的南山腳下。陶淵明是大才,他嗜酒也是眾所周知的,他一般都是酒后詩興大發、才思噴涌。當年陶淵明喝的酒正是樟樹燒酒,他最有名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在喝了樟樹燒酒后寫出來的。關于這個,在樟樹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當時陶淵明喝了幾大杯樟樹燒酒后,飄飄然地去到他南山下的菜園摘白菜條做晚飯,因為白菜條已經開花了,由于喝多了一點,有些醉眼朦朧,把菜花看成了菊花,抬頭時,看到南山,又有點暈乎乎飄飄然的感覺,于是,寫下了“采菊東籬下,飄然見南山”兩句。酒醒后,詩人覺得“飄然”兩字寫詩里,明顯是喝醉了酒的感覺,不好,于是,經過推敲,才改成“悠然見南山”。這樣,才襯托出人與景的完美統一。
曾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的大文豪韓愈,也是好酒之仕,曾有“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的千古名句。而他喝的酒除袁州當地的水酒外,就是樟樹燒酒。由于一心為民造福,韓愈贏得了袁州百姓的愛戴。韓愈卸任臨走之時,百姓感其恩德,夾道相送。而對所送之禮,韓愈一概謝絕,唯獨留下了一壇用篾籮裹著的樟樹燒酒。此后,韓愈仍念念不忘袁州故舊,不忘樟樹燒酒,這便有了《酬馬侍郎寄酒》這樣的感懷之作。
而到唐朝后期,樟樹燒酒釀造的古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相當成熟的水平,有一家釀的燒酒特別好,為了有別于他人釀的燒酒,而先后冠之于以一個特字、二個特字、三個特字,繼而四特,所以,后來又稱之為“樟樹四特酒”。這就是今天四特酒名稱的由來。
“四特”之特四:名酒來清江
歷代大文豪如白居易、劉十九、朱熹、陸游喝著樟樹四特酒,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
有詩王之稱的白居易就任江州司馬時,尤其鐘情于樟樹燒酒,酒后詩興大發,佳作不斷。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天,一好友給白居易送來一壇新蒸的樟樹燒酒。白居易喝過之后,給好友劉十九寫了一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一首情意盎然的《問劉十九》道出了詩人對樟樹燒酒的鐘愛。
在這些文人中,朱熹來樟樹的次數最多,他在樟樹閣皂山講學更是一邊講一邊喝酒,至今,樟樹閣皂山鳴水橋處還留有朱熹的佳句“水流激石如飛雪,樹影連山欲化云。”而《題崇真宮》:“蹬道千尋風滿林,洞門無鎖下秋陰。紫臺風去無關遠,丹井龍歸地軸深。野老尋真混有意,道人謝客亦何心。一尊底處酬佳節,俯仰山林慨古今。”更是朱熹講學完畢,與朋友分別于閣皂山時暢飲時的即興賦詩。
詩人陸游來到撫州任主管錢糧倉庫和茶鹽專賣的江南西路平茶鹽公事。在撫州,陸游喝了樟樹四特酒后,為壺中四特美酒而傾倒,賦詩大加贊賞:“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清江是當時樟樹的縣名。
“四特”之特五:成為造酒經典
崇禎七年(公元1643),在分宜為官寫下不朽之作《天工開物》的宋應星,是奉新人,也是一個大孝子,在外為官,每年必回鄉探視老母。在回奉新老家的途中,經常注意觀察沿途的工農業生產情況,以便寫好《天工開物》。宋應星回家走的線路是從分宜乘船沿袁河順流而下至樟樹入贛江,而清晨動身,到樟樹時,已經是中午時分,船靠樟樹碼頭,吃中飯,然后,再沿贛江順流進錦江,到達奉新。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來說,選擇經樟樹而過,是宋應星回家最便捷的線路。第一次回家時,宋應星在樟樹碼頭的酒肆飲過四特酒后,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一定要記下這白酒的釀造方法,以流傳給后人。
后來,宋應星每次回家,都要到樟樹住兩天,通過在樟樹實地了解四特酒的釀造工藝,宋應星掌握了四特酒各個釀造環節的技術,并特別研究了四特酒酒粬的制造技術。于是,便有了《天工開物》中的《曲蘗》一章,記述酒母、藥用神曲及丹曲(紅曲)所用原料、配比、制造技術及產品用途。
宋應星《天工開物》是最早記載農耕文化的百科全書,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了酒原始的釀造方法。《天工開物》使得四特酒的釀造技術由樟樹傳播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被后世奉為中國白酒釀造工藝的經典,對中國白酒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四特酒成為白酒“領袖”,國內許多白酒都因此借鑒“四特酒”的釀制技術。正因如此,2011年6月30日,全國特香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四特酒公司,標志著特香型四特酒古法釀造技藝得到繼承和發揚。
“四特”之特六:領袖贊譽的名酒
在樟樹,流傳著一個婦兒都能倒背如流的故事,那就是關于敬愛的周總理對四特酒評價的故事。
1959年夏天,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召開,250公斤四特酒奉上命送上了廬山,作為會議的專用酒。
凡事都考慮得細致、周全的周總理,要先品嘗一下四特酒。當江西省長邵式平打開密封的酒壇,倒出一杯晶瑩明澈的四特酒,遞給周總理時,心中不無忐忑。
周總理把酒杯舉至齊眉處,神情專注的審視了幾秒,接著,移到鼻下再聞一聞,然后,輕輕的抿了一口,又抿一口,細細品味起來。“總理,味道如何”站在一旁的邵式平忍不住問。
終于,周總理燦然一笑:“啊,好,好!江西老表的四特酒果然不同凡響,清香醇純,回味無窮!”周總理說完,將滿滿一杯四特酒一飲而盡。
樟樹市依山傍水、山川秀麗,地下水系江西名山閣皂山泉水余脈,水質清涼甘甜,閣皂山被唐高宗御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而水質清澈、奔騰不息的贛江則孕育了以“稻文化”為核心的贛鄱文明,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從而造就了名酒四特。此后,四特酒不斷得到領袖們的贊譽,1972年11月12日,鄧小平同志在樟樹品嘗四特后,稱贊四特是“酒中佳品,味道獨特”。?2001年6月2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南昌品嘗四特酒后,滿意地贊之“名不虛傳,上等好酒”。
“四特”之特七:四特醉蝦
一次出差在湛江,親眼看到讓我這個身在樟樹的人而倍感自豪的一幕。中午時分,有一桌客人點了一道醉蝦,待服務生端上桌后,客人品嘗了一只,連忙說:“對不起,我沒交待清楚,請幫我再做一盤,一定要用52度的四特酒做。”服務生有些不滿說:“我們每次都是這么做的,客人都說好吃。我知道四特酒是好酒,但我們用的也是好酒。”客人說:“他們說好吃不假,但是,如果他們吃了用四特酒做了醉蝦,他們就會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去吧,就算我再點一盤。”
服務生很快端上了一盤“四特醉蝦”。客人品嘗后,果然個個贊口不絕。
由于樟樹不靠海,我們這些在樟樹工作天天喝著四特酒的人卻從來也沒吃過四特醉蝦,看到他們吃得有滋有味,我們也馬上點了一盤四特醉蝦,待吃完第一只,才感覺四特醉蝦果然與普通醉蝦明顯不同,有的醉蝦全身都充滿詩意地在你面前輕輕挪動,有的是玉體橫陳肌如凝脂,夾起來時像白居易詩中所描繪的貴妃那樣:“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吃起來嫩而脆,鮮美醇香。難怪客人寧肯多花一份錢,也要這個味。這真是奇了。難道,這與四特是特香型的酒有關我知道,四特是特香型酒的代表,檢驗一種酒是不是特香型,四特是唯一的標準。
這么想來,四特酒還有更多的“特”,待我們慢慢去發現。當我們看到四特酒越來越被飲士們所鐘愛,就更有理由相信,在和諧興旺的今天,四特酒必將閃耀在中國白酒行業,續寫新的傳奇。
地址: 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 聯系電話: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23 贛ICP備05003994號-1